资产的量化评估

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数字资产都适合我们以副业的方式去创造。不过就像前面不断重复的,副业是一个资源和精力都非常缺乏的状态,我们也只能从庞大的可能性中,选择那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。

适合副业的几个特征

说到底有哪些产品和服务适合副业呢?下边是我觉得值得留意的几个特征。

自传播

首先是「自传播」,就是说这个东西做出来了以后,它本身有很强的感染力,它的用户会主动地去推荐给其他用户,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花很大的成本去做营销。

对于大部分程序员来讲,把程序写出来只是时间和精力问题。写不出来程序的程序员很少,但卖不出去程序的程序员非常多。所以,如果我们做的东西本身就能传播,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零市场预算的情况下获得成长。

UGC

第二类叫做「UGC」,用户贡献内容,它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广意义上的众包。核心也是突破时间片限制。比如说我现在经营一个原创博客,天天都是自己写,就会觉得自己累得都不行了。

但如果我们去做一个访谈类的博客,弄一个相对固定的问题列表,然后拿着这个列表去采访各行各业的人,把结果做成一期一期的内容。这样用户就贡献了至少一半的内容了。

如果我们再改成办一个杂志,每一期大家根据主题投稿,你就从主创变身成编辑了。虽然投稿里有好有坏,良莠不齐,但我们的主要任务已经变成去筛选了,只要贡献内容的用户足够的多,那整体质量还是有保证的。最主要是内容的量就上来了。一个人的话,不管你多么努力,总是有一个上限的,因为你毕竟是人类。

自动化

自动化」前边有提过。

就是说应用做起来以后,它所有的环节全部都可以由机器完成,我们什么都不用管,只需要把它扔到云平台上,然后定期给云平台打钱。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情况,意外总是会出现的,而且各种意外会约好在同一天出来逛街,别问我为啥知道。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,我们都可以不去管它,它都可以自动化运行。这种被动资产是非常适合副业来做的。

量化评估标准

我们也可以更为量化地给资产定一个评估标准,确定好要考察的几个方面,每个方面做一个满分为5分的评分,对每一项评分就可以得到一个多边形,从而一目了然的看到各类资产的状况。

这个标准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,这里分享的是我自己用得比较多的标准。

投入

项目的一般投入都是三项:「人」、「钱」、「时间」。

「人」和「时间」不多说,通常就是我们自己和挤出来的那点时间了。

「钱」方面,我们也需要一点启动资金,但不用花大钱去购买各种固定资产。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能自己动手创造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尤其是现在,云计算已经普及了。即使是很大访问量的网站,我们直接租用云服务,按用量付费,省钱又省心。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,要是做大点的网站,还要自己去买服务器,自己扛去机房托管。现在只需要点点鼠标就能买到一堆 vps ,其实是蛮幸福的。

要提醒大家的是,一定不要忘记维护成本。我们卖时间片的时候,活干完就完了,钱就拿到手了。 但是在自己创造资产的时候,资产的每个细节基本都得自己来 cover 的,所以维护成本一定要算进去

维护成本往往不是那么显而易见。比如说吧,网课也是有维护成本的,尤其是技术类的,它的更新成本其实相当高。

产出

在评估产出的时候,可以分为「一次性的回报」和「周期性的回报」。

一次性回报,比如我们给人家做技术顾问。可能就是在周三拿到一个邮件介绍说是什么样的一个需求,有什么问题要解答。我们花上2~3个小时来准备,在周末约一个时间,面谈一个小时,把之前准备的内容聊清楚,聊完了以后,回报就拿到手了。这就是一次性回报。

周期性回报,比如说我们在掘金上写了一个小册,那只要有人在购买,我们就会不停的有收益,这种收入一般按月结,所以每次看起来没多少,但加起来还是挺多的。我之前算了一下,发现在我创造的各种资产中,掘金小册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

可持续性

持续性是以前忽略掉的评分项,后来被我追加上来。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,一个资产放在那个地方,它不可能一直就持续地挣钱。就像电池光用不充电的话,总会有用光的一天(别和我提太阳能电池)。

这是因为我们创造这个资产的时候,它是面对一个市场需求的,而需求本身它会随时间变动。绝大部分的情况下,需求和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之间的契合度,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差。最后就会变成,要么我们就不去管它,让它慢慢地随着时间去消亡;要么我们又要花成本去维护它,把它从偏差的地方给拉回来,重新覆盖到需求上面。把用户的满意度、用户的体验、市场的趋势给重新考虑进去,让我们资产的生命期变得更长。

对于不同的资产,只是过程的快慢会不一样,但整体来讲,都是会有这么一个过程的。

风险

程序员创造产品最大的风险是「没人用」,因为虽然大部分科班出身的程序员都学过需求分析,但仍然各种喜欢拿着锤子找钉子。

当然,这对于没有做过独立开发或者自己产品的同学来讲,是一个必经的阶段。所以早期项目的风险都会非常高,但并不是说风险高我们就不做了,我们可以相对的调低投入,原来要投入三个月上线的产品,可以花三天做个最小可行产品(MVP,后文会说明)上线,测试到需求以后,再继续加码。这样也能慢慢的获取到一个平衡点。

门槛

最后我加了一个评估标准叫做门槛。因为「副业」的关系,我们的各项资源都是受限的,这个评估标准体现了受限情况下创造资产的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