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纲的注意点

这一节我们来讲大纲。大纲大家都会做,所以我们不全面的展开,只挑其中一些需要注意的点和大家交流。

条理性

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大纲一定要有条理性。如果在条例性上做得不够好,其他细节做得再好,这个课做出来在逻辑上也是乱的,最后学起来就会很别扭。

具体来说,我们要保证大纲的层次足够清楚,逻辑足够严密。有一个比较常用的结构推荐给大家,尤其适合知识性为课程。

三段式

这个结构分成三段,是一个总、分、总的结构。

在课程的最开始,我们会简明扼要地讲明白整个课程包含哪些内容;课程中的一些基础、原理也会放到这里。

之后呢,我们就可以按照章节进行展开,对每一个部分进行详细地讲解。

在最后我们会进行一个总结,同时放入一个大的实践章节。这样不但可以复习内容,还可以学以致用。当然在每一章结尾也可以安排小实践内容。

绝大部分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总分总的结构,非常好用。

提问式

我们也可以用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出我们的每一部分结构。比如「是什么」——「为什么」——「怎么做」。这种结构可以是全局的,也可以是针对每一部分的。它会让我们的逻辑和层次更清晰。

覆盖面

第二个需要注意的点是覆盖面。因为我们的课程往往是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,有时候会局限于我们所在的公司和所在的行业节点,它的覆盖不一定特别的全。所以我们的视角不一定能覆盖到所有的需求方。

有时候我们的课程是为了一类人做的,但另外一类人,实际上也可以学习我们的课程,就差一点点的周边知识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我们可以注意到大纲的覆盖面,把缺少的那点知识补上,就可以扩大受众,让我们的销售变得更为容易。

那具体怎么保证大纲的覆盖面呢?

那首先大纲应该覆盖该领域的主要内容,这些内容通常来源于以下几个地方:

  1. 官方文档:官方会处理几乎所有来自社区和其他客户的需求,即使一些边缘的需求,因为囤积的时间比较长,也会慢慢地累积起来,所以一般来讲官方资料的覆盖度是最为全面的
  2. 行业的权威文档:虽然不是官方出品的,但因为日积月累它最后可能变成了事实标准,也是我们作为参考的一个主要来源
  3. 图书:这也是大参考源,对于经典知识来讲,一些销量比较好的图书,会经过多次的再版,并会加入一些之前没有覆盖的内容。使用微信读书的无限卡,无需购买就可以直接搜索大量计算机图书,对查资料来讲非常好用
  4. 同类课程:国外的同类课程往往也是非常好的参考,尤其是面向新技术的课程

然后呢,我们的大纲应该覆盖该领域最频繁出现的问题,那我们到什么地方找问题呢?

  1. 搜索关键词
  2. 专业问答网站,比如 stackoverflow.com
  3. GitHub 的 issue 区
  4. 课程平台的答疑区

粒度

除了条例性和覆盖面,那我们最后,而且其实也是非常想强调的一个问题,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大纲的粒度。

大纲这名字听起来就像一个目录,很具备误导性。很多同学做大纲的时候,通常做两个层次就算是做得细的了。事实上,大纲的粒度越细,课程的品质就越可控,后期制作起来速度就越快。而且我们要拿大纲去做预售来验证需求,它越细,验证的效果就越好。

所以呢,建议大家把大纲至少细化到段落这个级别,同时把段落以下的一些知识点所涉及到的素材和资料,全部都整理到这个节点上去。

这里推荐大家使用 Dynalist 这种无限分级的树状笔记软件来做大纲,会特别方便。